新加坡如何成为加密货币“避风港”?
新加坡,一个国土面积仅有 724.4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600 万,国内既没有丰富的资源,又没有足够大的消费市场,却成为国际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人均 GDP 超过 65000 美元。过去五年来,新加坡新兴科技公司的数量激增了 10 倍,这证明了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科技中心和区块链中心的地位。就是这样的新加坡逐步开始成为了加密货币市场的“避风港”。
随着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家在内的监管方对虚拟货币收紧监管,新加坡正成为加密行业的避风港。目前,包括以太坊创始人V神和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内的行业大佬均已常驻或移居新加坡。虽然新加坡尚未向加密货币公司颁发许可证,但已暂时授予一些大公司豁免权,让它们能为当地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让外国加密货币集团更容易落户和开展业务。
新加坡的加密货币监管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负责,主要依据《支付服务法(PSA)》进行监管。提供任何便利加密资产OTC交易的平台可能被视为提供加密货币服务,并受PSA监管。例如,以下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服务目前根据PSA被规范为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
购买或销售加密货币;
设立或运营加密货币交易所;
参与并提供与发行者提供和/或销售加密货币相关的金融服务;
从一个加密货币地址转移或传输加密货币;
引导(或试图引导)任何人购买或销售加密货币(而无需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实际访问任何资金或DPT)。
如果一家公司在新加坡提供加密货币服务,那么它将需要获得以下两类主要牌照之一:标准支付机构牌照(Standard Payment Institution)或主要支付机构牌照(Major Payment Institution)。对于标准支付牌照,指定的门槛是指在一个日历年内月均接受、处理或执行高达新元300万的加密货币交易。相比之下,如果一家公司打算提供没有交易量或资金上限的加密货币服务,它应申请主要支付机构牌照。这意味着,如果一家公司在一个日历年内通过其加密货币服务的所有交易的月均总值超过新元3百万的门槛,则需要主要支付机构牌照。考虑到PSA旨在保障支付服务交易,申请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牌照的过程可能会非常漫长和繁琐。
展开全文
反洗钱方面,PSA要求遵守AML/CFT程序,严格的客户尽职调查和交易监控。MAS根据PSA监管场外交易,确保做市商和场外交易平台具有具体要求。近期发展方面,MAS引入了更严格的DPT服务提供者规定,强调其管辖服务的合规性。未来,新加坡将寻求监管的清晰度,应对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风险,同时促进创新。
新加坡在支付服务法案(PSA)下的监管框架正在不断演变,旨在加强保护措施并对涉及场外交易的数字支付代币(DPT)服务提供商进行更严格的监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许可和合规的严格态度,以及最近对托管责任的强调,显示了新加坡对加密市场既谨慎又支持的立场。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但对于利用数字代币进行的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行为,也会加以监管。
总体来说,新加坡的银行在面对虚拟货币出金时的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AML/CFT)规定
新加坡的银行必须严格遵守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的相关法规。因此,在处理虚拟货币相关的资金出入时,银行会特别谨慎。银行通常会要求虚拟货币出金的个人或企业提供充分的身份验证和交易记录,以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并符合监管要求。
2、KYC要求
新加坡的银行要求虚拟货币交易者完成“了解你的客户”(KYC)流程。这可能包括提供身份证明文件、资金来源证明以及详细的交易记录。
3、可疑交易报告
如果银行发现任何可疑的虚拟货币交易或出金活动,可能会根据新加坡法律要求报告给相关机构,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或其他金融情报单位。
4、限制或审查大额交易
对于大额虚拟货币出金,银行可能会额外审查这些交易,特别是当出金额度较大或频繁时。银行可能会要求额外的文件支持这些资金的合法来源,包括:虚拟货币交易的明细、出金资金的目的、企业客户的审计报告(若是企业账户)
这种谨慎态度反映了新加坡对打击洗钱和防止非法资金跨境流动的重视。
新加坡的许多银行对合规的虚拟货币公司和交易平台提供支持,例如与MAS注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合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的《支付服务法案》(PSA)为加密货币服务商提供了合法经营的框架。
这些银行通常会与合法注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合作,为其提供资金清算和账户服务,支持合法的虚拟货币买卖和提现。
2020年1月,《支付服务法案》(PSA) 正式生效,在新加坡运营的所有DPT服务提供商,包括加密交易所,都必须注册和获得许可。新的《支付服务法案》扩大了MAS的监管范围,将数字支付令牌服务等新型支付服务纳入其中,筛选其客户保障机制、交易与合规结构等,以确保支付公司符合反洗钱(AML)和反恐怖主义融资(CFT)的要求。
《支付服务法案》首次明确了数字令牌的牌照。根据服务性质和范围的不同,支付服务提供商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申请“货币兑换”许可证、“标准支付机构”许可证以及主要支付机构许可证。根据该法案,许可证申请的资格要求是,公司的董事中至少有一位是新加坡人或居住在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这意味着,加密货币交易所在新加坡建立服务容易很多。
新加坡的许多银行在客户出金时接受从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转换的法定货币(如新加坡元或美元)。不过,出金流程往往要经过银行的严格审查,确保遵守KYC、AML/CFT等合规规定。
新加坡银行对虚拟货币出金采取了谨慎而合规的态度。虽然新加坡对虚拟货币交易相对开放,但银行在处理虚拟货币相关的出金时,会严格遵循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规定,并要求客户提供完整的交易记录和身份验证。
尽管新加坡鼓励创新金融科技的应用,银行依然非常注重风险防范,确保虚拟货币出金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合法。客户在通过银行进行虚拟货币出金时,应该预期会面临严格的审查和合规要求。
新加坡将严格的监管监督与促进创新的努力结合在一起,这使其对希望在安全监管环境中合规运营的公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平衡监管严格性和支持创新,新加坡为加密货币企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使其成为亚太地区金融科技创新的领先者。
专业涉案虚拟货币代处置服务公司,创始团队成员均来自顶级区块链平台风控安全部门,拥有丰富的虚拟货币类案件研判经验和技能,公司提供合规、高效、安全的涉案虚拟货币处置解决方案,服务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欢迎交流合作,联系微信:web3cheng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