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今年还会限电吗?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张雨薇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张雨薇

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来袭,全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

8月6日,国家电网官网显示,本周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电力负荷两创历史新高,单日用电负荷涨幅超7000万千瓦,最大负荷达12.29亿千瓦,较去年极值增长4.1%。其中,重庆、陕西、河南等高温区域空调负荷大幅增加。

例如,8月5日13时,重庆电网用电负荷达3016万千瓦,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其中空调等降温负荷占比超50%。

在陕西西安,8月4日电网用电负荷达到1376万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15.5%,这也是今夏以来,西安电网用电负荷第四次创历史新高。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范围内的用电负荷也已四次创新高。

全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今年还会限电吗?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高温闷热天气以及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的拉动下,7月各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较6月下旬增长超2亿千瓦。

其中,7月4日、7日、16日、1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创历史新高,突破15亿千瓦,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截至7月底,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

据中央气象局消息,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8.5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平均气温16.8℃,为历史同期次高,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新疆等六省(区)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

电力负荷大增,对电力系统带来极端挑战。但截至目前,今年国内电力系统表现稳健,并未出现类似2021-2022年的大范围停电、限电情况。

国家能源局表示,今年入夏以来,各类支撑调节性电源应开尽开,电煤、天然气等一次燃料供应充足,全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仅四川在7月17日晚峰时段短时采取需求响应措施,经受住了今年入夏以来的首轮高温大负荷考验。

展开全文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前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且国内电力供给侧已得到很大改善,发电装机大幅增加,储能项目的增加优化了电网调节性,输电通道也在持续新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亿吨、同比增长5.4%。7月份以来日均调度煤炭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电煤库存持续增加,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超过2亿吨、可用30天。

这也保证了煤炭价格的稳定性。7月,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为666元/吨,较年初下降27元/吨。

在发电装机方面,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其中新增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新投三回跨省区输电通道,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7月以来,又新增投产(并网)支撑调节性电源超1000万千瓦,增强了电力保供基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曾预测,2025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在15.5亿千瓦左右。若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偏低于2024年同期,则最高用电负荷在15.2亿千瓦左右;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年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左右。

“这一负荷相比2022年电力缺口最严重时,高了近3亿千瓦。近年来,国内包括煤电、气电等在内的灵活性电源新增超3亿千瓦,也就是说,国内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较电力负荷的增长速度快。”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这较2022年底增长了约10.9亿千瓦。

今年上半年,全国仅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就达到了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

同期,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6%,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9.7%,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

此外,特高压项目投产数量的增长,有力支撑了“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且省间互济能力持续增强,均优化了电力资源配置。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在发布会上表示,推动陇东-山东、哈密-重庆、宁夏-湖南跨省区输电通道,以及贵州二郎电厂灵活转接工程在今年上半年投产,迎峰度夏期间有效发挥了电力保供作用;且持续推进闽赣背靠背等省间电力灵活互济工程核准建设工作,力争尽早投产发挥紧急支援作用。

今年4月16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贯通;6月10日,哈密至重庆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产并开始送电。

2022年9月已竣工投产的闽粤电力联网工程,以及今年,也为支撑电力保供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也在今夏为电力保供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570小时,同比增加超过100小时。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3090万千瓦,新增投产装机容量775万千瓦。

除了电力供给侧的优化外,需求侧响应已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6月以来,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相继公布电力需求侧响应相关实施方案。例如,浙江省提出,推动工商业用户主动开展削峰填谷,引导广大电动汽车车主推迟晚间充电时间,力争通过分时电价引导实现1 GW以上削峰效果,有效降低全省基础用电负荷。

2021年,国内出现限电,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地区受到“能耗双控”政策要求影响,部分地区则是因为煤炭价格高涨,;2022年8月中下旬,,则是因为极端高温叠加降水偏少,火电也很难对冲水电的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川省降水情况同样较常年同期偏少,四川省气象局预计6-8月主汛期期间,全省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偏少,旱重于涝。预计7-8月,资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凉山州、攀枝花有中到重度伏旱发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表示,8月将进入电力保供的关键期,根据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结合国民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级电网部分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紧,通过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后,电力供需可实现紧平衡。

刘明阳在发布会上表示,预计8月上旬,还将有高温天气过程,如出现极端气候、大范围连续高温天气,电力供应保障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目前看,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趋紧,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管控。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电力供需形势监测研判,强化常规电源顶峰发电能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一省一策指导电力保供工作,全力确保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可控、在控,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