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虚拟货币炒作交易警示,这些行为扰乱经济金融秩序
2024年6月2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一则风险提示:内容是关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的风险提示。这份风险提示的主要内容是,提醒公众近期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行为有所增加,一些团伙利用虚拟货币和“境外数字期权”等作为噱头,吸引公众参与交易炒作。这种行为是扰乱经济金融秩序的行为,同时还可能有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这则提示,是官方对于虚拟货币再三严令下的继续,为了保护不具备专业知识,对新型的诈骗、洗钱、集资等行为的本质认知不足的人民群众;尤其是,这些犯罪行为,往往都披着高科技、合法的外衣,普通群众根本无法辨别。轻则损失财产,重则家庭破裂,其危害程度非常巨大。
其实早在2021年9月,我国与金融、工信相关的十个部门和委员会曾经联合发文《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对虚拟货币和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行为的定性、风险性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说明,而这些通知你必须要知道,对你接下来对虚拟货币的态度和决策将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虚拟货币不具备与法定货币同等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对于开展相关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没有经过国内批准的国外交易机构通过网络向民众提供服务也属于非法的。国内参与到虚拟货币的买卖行为是有法律风险存在的,这些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一旦出现所诱发的民事责任不受法律保护无效,说白了就是损失由个人自行承担,无法追回;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将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由于虚拟货币缺乏明确的价值基础,和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价值没有任何关联和挂钩;容易受到恶意炒作和价格操纵的影响,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特别提醒公众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防成为非法集资等诈骗活动的受害者。而因不知情误入的群众,要及早的收手退出,尽快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向当地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举报。尤其是虚拟货币是否是法律框架下的合法财产,一直没有具体规定,当发生这些财产损失时,是否受到保护对民众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因为虚拟货币交易而引发的相关的犯罪活动层出不穷,2022年一起400亿元的虚拟货币洗钱案,将虚拟货币违法推向了公众的视野: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公安局侦破一起特大型的虚拟货币洗钱案,涉及跨境网络。涉案金额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涉案人员超过5万人;抓获了93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了多个洗钱、跑分窝点。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和资金结算达到将钱洗白的目的。2022年10月,沙洋县作出判决,对部分冻结的虚拟货币依法没收,这成为全国首例经法院判决没收的“虚拟货币第一案”
这些案件也从侧面印证了,虚拟货币的犯罪活动的社会影响非常大,手段也越来越充满科技性,而因为其虚拟性,也给案件的破获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尤其是损失追回,往往涉案资金都会被利用科技手段快速转移、快速挥霍。虚拟货币交易和相关的犯罪活动,如洗钱、诈骗等,正在成为中国执法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
现实中,非法金融活动往往辨识度低,许多活动是披着合法的外衣,让人防不胜防,这些项目可能是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名,也可能包装成高科技项目,而承诺高回报、无风险,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做任何项目之前,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通过第三方渠道了解项目的背景、真实性、是否合法、是否有资质等等,评判其是否存在风险,不要轻信所谓的承诺。
更重要的是虚拟货币交易具有较高的风险,包括价格波动、法律风险等。对此类一定要谨慎;及时关注国内关于虚拟货币的相关法律法规。谨防成为这些违法项目的受害者,或者是帮助者。
本文只做“真实”的区块链知识科普,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