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来的地铁站!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开通运营
9月28日
由中铁十四局参建的
国内装配率最高的运营线路
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
开通运营
标志着深圳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构件预制化,工地现场“搭积木”
该线路全长9.54公里,起于大运站、终至园山西坑站,设8座车站,包含3座全装配式车站,是全国装配率最高的运营线路。中铁十四局承建该线路全部全装配式车站及两个区间的施工任务,其中,装配式车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批装配式地铁车站,大康站是内支撑体系下国内最大的全装配式地铁车站。
展开全文
大康站
“装配式建造像‘搭积木’,构件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效率天差地别。”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绿色账”,三座车站累计节省钢材800吨、木材600方,减少建筑垃圾90%,碳排放降低30%,施工人员从200余人减少至40余人,从源头实现了“低消耗、少污染”。
门式起重机+分离式拼装台车
针对装配式车站施工过程中超大构件吊装难题,项目团队自主研发“180吨门式起重机+分离式拼装台车”工装设备,可在空中对预制构件进行旋转和姿态微调,实现毫米级精准拼装。此外,项目团队采用装配式机房结合BIM技术实现全装配式建造与智能节能控制,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攻坚岩溶迷宫,“蜂窝煤”里建车站
该线路建设过程中,有6公里路段揭露岩溶发育,平均见洞率达60%,累计需处理的岩溶体量高达16.5万立方米。
福坑站
“在这种地质下开挖基坑,就像在‘豆腐块’上搭架子,突泥涌水风险极高。”据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介绍,福坑站建设过程中,最大溶洞体积近4000立方米,相当于1.6个标准游泳池,见洞率高达70%。
福坑站拼装完成
为了摸清地下“迷宫”全貌,项目团队采取“地毯式”勘探方式,在福坑站施工区域,每5米打一个勘探孔,累计钻探深度超过3000米,同时,针对大型溶洞,先用百余根直径800毫米的桩基深入岩层,再浇筑厚达1米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将“悬空”的地层变为坚实的“平台”,为地铁安全施工筑牢根基。
融合“人文低碳”,塑造出行典范
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将绿色低碳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3座装配式车站设计扎根城市本土文化。
大安站
大安站以“未来之城”为主题,融入园山科技元素与产业园特色,用风管包覆与灯光营造科技质感;大康站以“活力之城”为主题,将装配式构件与客家园山围屋文化结合,打造动感空间;福坑站则以“太空之城”为主题,设计融合无人机理念,阵列式造型与装配式技术相呼应,形成沉浸式艺术场景。这种“科技+文化”的融合,营造出兼具文化氛围与温暖感的地下空间,让市民在日常出行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度。
线路示意图
作为深圳“东进战略”交通体系的重点线路,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的开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加速成型注入新动能。
(中铁十四局)
评论